很多朋友對歷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許多名將的了解也是管中窺豹,但是隨口給出的評論卻是很多。在此小弟也不多說,只說一些被大家所誤會的東西。大家對趙云大多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演義版趙云,這種人大多數是云迷。一種是正史版趙云,這種人大多數是云黑。對于翊軍將軍趙云到底是神是渣,我也不好評論,只說一些史實,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1.趙云出道時并未和文丑有單挑,事實上古代將領單挑的事跡非常的少,即使是飛將軍呂布,有所記錄的也只是和郭汜單挑,并且打傷對方下盤,然后雙方罷斗。華雄死于孫堅的軍隊,和關羽毫無關系,關羽只斬過顏良,沒打過文丑。
2.趙云跟隨公孫瓚7年后,轉投劉備,獲劉備賞識。
3.長坂坡趙云保護后主劉禪回歸,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個出彩記錄。這種保護人逃亡的本事,很多人以為很簡單,因為人們心里都簡單的以為古代真的是小兵如螞蟻,一個大招死一片。
4.入川作戰,大家都知道季漢(蜀國)的版圖分為巴、蜀、漢中三地。其中巴地主要為張飛率軍攻下,而蜀地主要為趙云率軍攻下。漢中為劉備大軍總攻而下。
5.對漢中戰役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漢水之戰,為趙云所指揮。劉備封趙云“翊軍將軍”總領中軍,“翊”為翅膀的意思,劉備將趙云比喻為蜀國的翅膀,可想而知趙云的實力如何。
6.趙云總是在劉備最無腦的時候提出最中肯的直諫。縱觀整個蜀國有這樣的大局觀,敢給予主公勸諫的人,只有諸葛亮、法正、龐統等寥寥數人,至于武將更是基本只有趙云一人。
6.“征南厚重,征西忠克”演義中很多趙云做護衛的事跡取自一個名叫陳到的將領,所以很多人認為趙云是個護衛官。其實并不是這樣,趙云所統領的是中軍,可以說是劉備中央軍的二把手,對中軍的指揮權僅次于劉備。征西將軍陳到所率領的“白耳軍”才是劉備真正的親衛精兵,在劉備夷陵之戰大敗時,白耳軍幾百軍隊就擋住了陸議(后改名陸遜)的吳國大軍。
7.兵敗街亭。很多人說趙云只會打敗仗,因為他晚年指揮了一次撤退戰,即街亭兵敗之后的撤退戰。實際上這一仗因為有趙云殿后,所以蜀國沒有什么損失,當時諸葛亮還賞賜趙云大量布匹。
8.順平侯。“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云曰順平侯”很多人說趙云死了才得個候,而且又是順又是平,感覺不流弊。實際上這個“順平”,是一個很貼切的謚號,概括了趙云完美的人格和與世無爭不好名利的性子。為什么我說順平侯這個名字還可以呢?大家去找一下關羽的謚號就知道什么叫慘了。
9.三國志最后陳壽給的注評是“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大家可以稍微坐下文言文的功課,就知道到底趙云這個人究竟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