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血量多,戰(zhàn)力比其他國家陣容虛高,同樣的排名附近,戰(zhàn)力都比魏國低兩三萬。同樣的排名段對打,絕大多數(shù)情況肯定是魏國先手的,所以本人的設(shè)定情況都是魏國先手的情況下,戰(zhàn)力高于魏國的,本人一般也不指望能逆襲。現(xiàn)在階段對抗吳國蜀國主流排陣,基本打吳國蜀國就是開局張遼豎排吼 4號位張合出手暈陸遜,陸遜或馬超就廢了,蜀國馬超上來被暴擊就
一般情況下,吳國蜀國主流排陣時,對面4號位不管怎樣是肯定沒機會出手,張遼豎排吼減2怒,張合眩暈補刀,不死也動不了。馬上開加7小伙伴魏國有一個好處就是,張合的攻擊羈絆可以開了,張合傷害等于完美了,不管怎么樣,對面4號位是第一回合死定了。曹操第一回合最后的大招加怒,不管是加張遼加張合加司馬,還是加郭嘉,不論是加誰都吃不消。
這種陣容下,個人建議主角也學(xué)張合技能,配合張合控制對面兩個后排,特別是周瑜,趙云很多情況下站在后排強力輸出的時候,比較有效。而吳國前排多是高躲避,我的司馬洗了+9命中二連也經(jīng)常MISS一次,根本打不開局面。感覺這樣打吳國蜀國勝算會稍微大。
但是越到了魏國后期發(fā)現(xiàn)郭嘉特別乏力,過早自爆結(jié)束,輸出也遠(yuǎn)遠(yuǎn)跟不上,也很難有機會持續(xù)輸出,個人感覺魏國后期下郭嘉勢在必行。
最近剛研究了 司馬昭或鄧艾換了郭嘉的陣容打法。
張遼血遠(yuǎn)不及曹操的 馬超第一下還是打到曹操身上,好就好在正常情況下對抗蜀國主流排陣,張遼1號位可以同時打張飛和馬超的怒,張合四號位開局可以秒了馬超。理論上是克制了。張遼2點怒減 司馬懿控制前排一個,曹操全場百分之50減1怒,張合控制后排一個,司馬昭豎排減1怒,小于等于2點怒傷害增加百分之30,對吳國傷害增加百分之20,蜀國百分之40。理論上司馬昭打蜀國豎排可以達(dá)到百分之300的傷害。或者郭嘉換成,鄧艾,百分之50豎排眩暈和百分之60的怒技輸出回血,對蜀國武將輸出增加百分之30。
這個兩個武將無論誰替換郭嘉,都保有一定的控制力,輸出實力是郭嘉遠(yuǎn)不能比,特別是鄧艾的生存力。
但是我設(shè)想中的終極陣容,開了第七小伙伴后:1張遼 2鄧艾 3司馬懿 4司馬昭 5主角 6曹操,張遼下五子羈絆 其他人就是滿羈絆了。
張遼就是為了開局控制對面主流排陣時候的豎排的張飛馬超,吼一次,廢了張飛馬超,控甘寧陸遜,使命也完成了。張飛打橫排輸出也不高 張遼又不會被暴擊,就算沒了五子羈絆 對面豎排馬超過早被秒或者只能普攻,張遼也一樣多站一會,還能有機會二次吼。
鄧艾高暴擊,怒技能吸血,生存力可以比之前的張合高多了。
司馬昭豎排減1怒,小于等于2點怒傷害增加百分之30,對吳國傷害增加百分之20,蜀國百分之40,對怒氣小于等于2點的額外造成百分之30傷害。理論上司馬昭打蜀國豎排可以達(dá)到百分之300的傷害。司馬昭普攻下都百分之180到200。就算對面換了諸葛一樣可以壓制對面豎1排的怒技,讓主流排陣4號位的馬超基本擺設(shè)。在鄧艾對對面豎排有比較好的控制力下,司馬懿死控對面3號位,張遼司馬昭基本讓對面不能放怒技能豎1排下血很快。
1號張遼 2號鄧艾 3號司馬懿 4號司馬昭 5號主角 6號曹操。對面第一排也被控制得死死的,曹操洗好抗暴以防馬超,技能怒技能無論加誰了讓誰去控,對面都吃不消。個人這樣的陣容大大增加的魏國的輸出,又同樣保存了一定的全場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