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開那三國換過的陣容無數,用過的武將包括郭嘉、曹操、司馬、徐晃、賈詡、華佗、張郃、貂蟬,無數的將星擦肩而過,只有獨目的蒼狼陪我從開局走到了36萬。大概是之前三國游戲玩多了,主修魏國,就對這個曹操的堂兄弟印象頗深。拔矢啖睛的故事深深觸動了我,不管真實與否,就是敬佩這個剛烈的漢子。
而放三選擇了魏國這條路之后,看到夏侯的天賦技能,就覺得配得上他的性格、身份,穩穩地站在前線,替戰友扛下一切壓力,同時也讓敵人知道,敢碰他的人絕對沒有好果子吃。出橙將之后,果斷第一個橙。
開始的橙夏侯沒有讓我失望,推本的時候站一號位,廢掉一排小兵,獨自抗壓完全不成問題,打競技場則是對準了輸出,不給對方任何肆虐的機會。然而英雄不會風光一整個時代,或許在紫卡時代他是能夠撐起一個魏國的臺柱,非R、小R陣容里必備的前排肉,但是隨著橙卡時代一個個武將的輸出爆表,各種花樣玩法的層出不窮,元讓不得不承認:狼確實該老了。比技能,甘寧的減4怒更為干脆,武圣的封技則顯得霸氣十足,夏侯的麻痹卻只能用來對付副本小兵了。
比天賦,橙5的夏侯死后給人致盲,雖然是兩回合,卻終究不如小將徐晃(放三里的)來的實用——誰叫郭嘉必死呢!
比羈絆,3血2攻很明顯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了,曾經無比醬油的大羈絆武將,袁紹董卓,徐晃,都有了逐漸抬頭的態勢。而夏侯已經變成了一個肉不能肉,打不能打的尷尬存在。是啊!沉默了這么久,他們總該風光一回的。
正如歷史中的夏侯,從孟德舉兵開始,一直隨侍左右,陪他走過了無數個艱難的時期。前期人才匱乏之時,是夏侯惇練出的部曲給了曹操去打去拼的資本,畢竟就算是再出色的謀略,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執行也只是空談。后來夏侯惇突然發現,自己身邊竟已經涌現出如此之多的人才了,大魏五子、如雨的謀士團、各個方面的精英翹楚,他明白,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孟德的力量已經成型了。有人說夏侯魯莽,被諸葛燒的找不著北;有人說夏侯穩重,為曹操鎮守帝國;有人說夏侯勇猛無比,拔矢啖睛之后還能殺敵;有人說夏侯不善打仗,后期他已經消失在了魏國的戰場上——我只想說,夏侯是個有血性的漢子,會犯錯,會沖動,但難得的是他明白孟德需要他做的是什么,他在什么時候該去做什么,因為他們是堂兄弟。
玩到現在,魏國的人才已經接近歷史的評價:多如牛毛了,每個武將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然而對夏侯,大部分人對他的評價幾乎一樣——中規中矩。
是的,中規中矩,這就是他被淘汰的理由。
一個中規中矩的武將,混跡在特點鮮明的群英中,顯得是那樣的沒有存在感,就算他有麻痹,就算他有減怒,就算他有格擋,他還是那么的——中規中矩。
百花齊放的春天,寒梅凋謝了。它在一片蒼白的冬天怒放,留住了人們對花的眷戀,鋪墊了百花展現自我的時節。
橙卡縱橫的放三,夏侯披著風衣走了,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留下一句瀟灑的話語:“我把孟德之志留給了半生戎馬的你,但我們依舊會凱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