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五星重裝石棉圖鑒分享,石棉厲害嗎。對誰都不會擺好臉色,我行我素的代名詞,不過若是能夠忍受她言語上的不遜,會發現本身是個成熟且有能力的人。
大部分時間在外探險,在羅德島上的時間也較少出現在公共場合,偶爾會看到她強拉著博士喝酒的身影。
雖然本人不承認,但很顯然,石棉也是名副其實的探險家。當然,她確實和麥哲倫不同。
一方面,麥哲倫受雇于萊茵生命,雖然探索凍土是她本人的意愿,但很顯然,她探索的收獲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往往是由萊茵生命占有的。并且麥哲倫的探索更加具有計劃性和測量性質。
而石棉的探索是完全隨性的,沒有人要求她這么做,也沒有人給她提供支援,她只是順著自己的想法到處走,并把自己的見聞寫成游記并發布在雜志上。
事實上,幾乎所有活躍在這片大地上的探險家都是麥哲倫這樣有公司或者國家背景的,像石棉這樣毫無背景的探險家是非常少見的。因為現實地說,想要在這片大地上到處走,不僅需要勇氣,也需要資金。
雖然石棉不愿意透露她的出身,不過想必不會很差,至于她本人為何會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探險家,羅德島并不打算過多深究。只是說,從這一點來說,她確實與麥哲倫有極大不同。
至于她本人提到的對探險看法的差異——“只是為了刺激”,確實,當我們提到探險家時,往往會對他們有這樣的印象——開拓者、先驅者、開辟道路、探索未知等等,但這其實并不是算一個差異。
“為后人開辟道路”通常是結果,而非起因。比如麥哲倫,雖然她確實擁有這樣的想法,但追根溯源,她會成為探險家同樣源自她對凍土的憧憬。倒不如說,一開始就是為了某種大義而行動的人,往往才會半途而廢。
而從石棉在各地留下的足跡和記錄來看,毫無疑問,她就是一名出色的探險家。
和大部分性格孤僻或者對人際關系較為苦惱的干員不同,從石棉的日常言行判斷,首先,她明顯知道該怎么去做好一件事,其次,她完全知道該如何友好與人相處。
她只是不愿意這么去做。
她絲毫不介意做出讓人討厭她的行為,甚至如果讓她知道這樣會使你討厭她,她會十分樂意去做。她知道真正疏遠他人的方法不是粗暴地拒絕,而是小心地回避,或者冷淡地回應。
與其說她不懂人際關系,不如說她把人際關系看得太透徹,她是在認清這一切后才選擇不去維護這一方面。
她和麥哲倫一樣,都知道該如何去忍受孤獨,但不同的是,支撐麥哲倫行動的一大動力,正是有人在等待她。而石棉不需要這樣的動力,并且她不是想用這樣的方式來掩蓋什么,她只是學會了從其他事物中汲取能量。
也難怪有不少干員會覺得她很酷。因為她愿意承受自己的選擇帶來的代價。
雖然在本人不愿意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得知她經歷過什么,但從結果來說,她主動去成為了一個自己口中的“混賬東西”,并且似乎打算繼續下去直到自己的生命迎來終結。
我們無法評判她的生活方式是否正確,也并不期望她的改變,只不過,站在羅德島的立場上,總是希望干員愿意信任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說,石棉可能是最難處理的一個干員。
不過,在博士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如今的她,至少愿意將羅德島視作自己背后的公司了,也算是有所進展吧。
根據石棉本人的描述,她的礦石病是在某次深入礦石多生地帶時感染的。
在明知有可能感染的情況下深入并最終染病,從任何角度來看都只能作出自作自受的評價。但正如上一條檔案所說,石棉強大的地方在于她總是能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代價,她甚至坦然接受了這一點,令人完全沒有辦法去指責她。
當然,探險家的生活也為她的選擇提供了某種意義上的便利,畢竟原本她的生活中除了補充物資就極少與人接觸。
由于石棉的我行我素確實沒有影響到其他人,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試圖與她建立起良好關系的博士以及部分干員,因此,羅德島也將貫徹不干涉干員私生活的一貫方針。
但很顯然,正如她對自己生活方式的有所堅持一樣,羅德島也有自己的堅持——我們是絕不會讓她如她所愿地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