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對蘋果產品的巨大需求以及當地供應的嚴重緊缺,創造出一個繁榮的“水貨”市場。一臺16G的iPad在舊金山的售價為499美元,加稅后約為540美元,但發售次日在上海的價格便超過1,000美元。在發售后的首個周末,新iPad的銷量便超過300萬臺。
一位未被授權代表蘋果公司發言的蘋果員工表示:“通過觀察發售當天從美國飛往中國的首個航班,你就基本可以確定第一批iPad何時到中國。”
一名業內消息人士稱,為iPad生產保護套和音箱等配件的企業,也雇人在發售當天排隊購買。
這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稱,配件商并不能提前一窺蘋果產品,因此他們必須在第一時間獲得蘋果新產品,以調整生產線并生產適合新產品的配件。
但走私蘋果產品到中國的買賣越來越難、越來越貴,因中國海關已告知一些在美國的船運代理公司不要接受iPad訂單,并要求旅客必須在入境時申報所攜帶iPad,為其支付10%的進口關稅。
BLZ Express和Global Courier Services是兩家規模較小的對華船運公司,他們表示,現在已拒絕運送iPad。位于加州弗萊蒙特的Biz Express本月在其公司網站上貼出告示稱:“應近期海關當局的通知,我們貨倉已停止接收iPad。”
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和聯邦快遞等大型快遞公司則沒有就此置評。
并且,蘋果同時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售其新產品,也使獲得產品渠道增多,從而沖擊“水貨”市場價格。
加州奧克蘭一位電子產品經銷商稱,今年他努力做到不賠不賺,而以往iPad發售時,他設法向中國香港的買家供應1,000多臺,每臺凈賺50-100美元。
今年,他別無選擇,只能通過聯邦快遞向外供應250臺iPad,而一個2磅重的產品發往中國時,聯邦快遞收費110美元。并且,蘋果在10個地區同一天發售iPad,包含中國香港,也大大打壓了他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