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戰船構造還比較簡單,戰船主桅桿上只有一面巨大的四角帆,一旦遇到逆風船只就只能困守原地。當然,除了利用風力,當時也沒有更先進的動力裝置,主要以人力來驅動戰艦。在一艘標準的戰船上,還配有機弩和投石裝置,周圍設盾牌加以保護。
甲板的下層是槳手所在的地方,最初的戰船兩側分別只有一排槳手,隨著戰船的規模越建越大,需要的槳手也越來越多,槳手艙被分成了兩層、三層,甚至是五層。由兩人或三人同操一槳,有三排槳手的被稱為三列戰船、有五排槳手的自然就是五列戰艦。發展到后來,還出現了六列和七列大大型戰艦。在當時的地中海除了希臘人,則以迦太基人的造船技術最高,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航海民族,他們擁有著那個世代最為強大的海軍,整支艦隊均由五列戰艦組成,并且在艦首裝有很大的撞角,這些撞角不但能撞傷敵軍的戰艦,甚至可以剪斷敵艦的船槳!而當時的東地中海霸主希臘人,還只能造出三列戰艦。(圖2、13)
羅馬人并沒有膽怯。他們很快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偷師!羅么人將以前被俘獲的五只迦太基戰船運了來,一塊一塊將船板分解開來,然后一塊一塊地重新拼合,就這樣,硬是在短時間內拷貝出了對手的五列戰艦。一時間,羅馬人信心倍增,原來,那些游弋在水中的龐然大物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原來,只要努力,只要有不服輸的意志,一切都有可能!
就這樣,意大利沿海各個城邦被全面動員了起來,造船廠里一艘艘戰艦順利下水,以至于許多地方的森林被砍伐殆盡。有了戰船還不行,畢竟,船只還需要人來操控。于是,羅馬人找來了希臘海員,利用他們的嫻熟經驗來訓練羅馬水手,而這些從各地征召來的未來的槳手人數竟達到了3萬多人。為了讓人們有更加直觀的體驗,羅馬人在陸地上搭建了許多長條凳來模擬戰船的底艙,并在希臘水手的指點下,不分晝夜地加緊練習劃槳技術,而實際上,他們只是在陸地上搖動木棍!
存檔下載:百度網盤
截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