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羋月浮光幕影皮膚爆料視頻,6月7日上線。華燈初上,鑼板聲起。光影浮動間,婉轉唱腔中,一幕幕經典劇目接連上演……這是一個關于皮影戲的故事,臺前,是不斷變換的光影。這也是一個關于幕后人的故事,臺后,是數代匠人的堅守。
王者榮耀攜手華縣皮影戲,共同打造【羋月-浮光幕影】文創主題皮膚,致敬每一位堅守、傳承皮影戲藝術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幕后工作者。
以靈力操縱影偶的戲影人羋月登場!方寸之間,光影不熄!
【主題設計】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 皮影戲是影戲藝人操縱影偶,借光源將剪影投映于淺色幕布上,配以音樂念唱表演故事的一種戲劇形式。華縣皮影戲因具有特殊代表性,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一次,我們希望能站在另一個角度去詮釋非遺文化皮影藝術的魅力,“幕后之人”羋月的故事也由此誕生——她是以靈力操縱影人、唱盡世間百態的戲影者,千年堅守只為重現光影盛景。 有光才有影,燭火點亮了戲臺上的幕布,那千千萬萬個像她這般隱于幕后的人們,又何嘗不是悠久歲月中,照亮皮影藝術的那道光源?
【角色介紹】
她曾是戲影人手中的無瑕之作,刀刻生骨,筆繪成妝。 感極盛光影中的浮華萬千而生,應風光漸衰時的一句執念而化。從此隱于幕簾之后,捉光馭影,尋攬人間故事戲說怒笑嗔癡。幕簾虛實演忠奸善惡,簾外觀者映眾生萬象,戲里戲外處處皆是人間,觀戲觀人各有妙趣。 只是每每置身光影喧鬧之中,常念懷故人所執“盛景”,不時對夜遙問: 如此,可同舊時?
【角色設計】
華縣皮影制作時以鏤線分色,用固有色平涂分填,用大紅大綠作強烈對比,圖案精細、玲瓏剔透、色彩艷麗。 我們以華縣皮影為創作基底,結合新中式風格,讓羋月化身皮影戲幕后演繹者。 顏色設計上,遵循傳統皮影的紅綠色配比,結合中國粉彩文物配色,整體色彩柔和明亮、煥發新意。 發型設計上,采用中式盤發配以一些花、山、云紋裝飾。頭后有一輪云紋光環,環中火燭象征點亮皮影戲的光源,光影藝術由此生生不“熄”。 服飾設計上,一身中式裁剪旗袍盡顯神秘優雅的高貴氣質。衣衫上的各類裝飾,火紋、云紋、山紋等,皆是傳統皮影戲中的經典紋樣,加上一些象征山海生靈的鳥紋,還原皮影牛皮透光的材質,將其點綴于服飾中。羽翼狀的衣袖又似披風,暗示羋月隱于幕后已越千年。衣袖后有兩只皮影小人,形象來自華縣皮影戲經典代表劇目《桃園借水》,代指皮影眾生相中的“花旦”與“小生”。 武器設計上,羋月以靈力操縱皮影,靈力現,戲靈顯。環繞在她身邊的皮影戲靈,原型靈感來自《山海經》中的鯈魚,設計中加入皮影化處理。
【展示動畫設計】
隨著悠揚婉轉的唱腔聲起,一出經典劇目《桃園借水》就此開場。 幕布后,羋月以靈力操縱,戲靈顯現環繞四周。《哪吒鬧海》、《西天取經》、《后羿射日》……一場場拿手好戲輪番在幕布間上演。 霄月亦做影窗客,怎知卿非戲中人?當她流轉在這些故事之間,這便已成了她自己的故事。
【場景設計】
羋月側身佇立戲臺之上。周圍的景物最大化還原皮影戲中的傳統造型,如卷草紋花邊、云紋邊框、山石植被等。光照上也進行處理,營造皮影戲演出時的昏黃氛圍。 戲臺遠處桃樹搖曳,花旦與小生對望,復現《桃園借水》之景,也與羋月衣袖間的皮影小人呼應。
【美宣圖設計】
刃下生骨,燈中寄魂。羋月微微施展靈力,手下的影人便仿佛活了過來。霎時間燭光璀璨,韻流影繞,靈動萬分。
【技能特效設計】
以皮影作為核心設計點,在運用大量傳統元素的基礎上創新視覺風格,并結合光影概念,演繹別具一格的王者皮影戲。
普通攻擊:羋月抬手操縱云紋燭光,燭光搖曳向前,在敵方身上鐫刻皮影云紋。
被動印記:皮影戲靈們圍繞羋月飛舞,陪她歷經千年。
一技能:華燈即上,邀君觀影。羋月召喚皮影燈,燈旁飛鳥環繞,燈影呈花紋狀。燈過之處,留下一道鮮明的云紋拖尾。羋月可化作一點燭光,寄身燈中,落地時各式紋路擴散。
二技能:羋月操縱戲靈鏈接目標,鏈條呈鏤空云紋并伴隨星點點綴。成功鏈接時,羋月身上浮現時隱時現的云紋,身后地面鐫刻桃色花紋。
三技能:羋月化身光源,遁入中心亭照亮幕簾,環形幕簾上呈現《桃園借水》之景,桃樹山巒環繞,兩只活靈活現的皮影小人又演繹起那段經典故事。
【音樂音效設計】
華縣皮影戲的唱腔以細膩悠揚的“碗碗腔”為主,碗碗腔屬于板腔體,其腔調分花音、平音、哭音,聲調剛柔兼濟、典雅清麗,樂曲風格幽雅獨特、耐人聽聞。 音樂設計上,我們以碗碗腔戲曲的核心樂器月琴、二股弦、銅碗、梆子為特色,特別邀請資深碗碗腔演員、華州老腔區級傳承人王亞紅老師為我們清唱《桃園借水》中的唱段,并將傳統唱段融入現代編曲進行重新演繹。現實、傳統、幻想,三個空間的碰撞,使整體音色和混音上都增添了意象化的時空交錯感,借此講述光影流轉、匠心傳承的感人故事。 音效設計上,圍繞華縣皮影戲中的戲曲元素進行制作,將傳統戲曲表演中的樂器音色運用在技能中,并在打擊和命中音效上加入一些玉石元素,使聽感上更為清脆悅耳。